-
因“涟漪旋其中,雄鹰舞其上”而得名的鹰潭,地处武夷山脉向鄱阳湖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。这儿素有“东连江浙,南控瓯闽,扼鄱水之咽喉,阻信江之门户”之美誉,曾经鹰潭是重要的交通重镇,上个世纪从福建至中部省市,都有过在鹰潭转车的经历。

鹰潭山灵水秀,有龙虎山这样的道教圣地,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。从高铁站下来,就看到一尊老天师的雕像,广场则是个少见的直升机停机坪,看上去气势磅礴。

这是一座适合闲逛的城市,公园绿化都做的非常有灵气。在这三天的时间,每次寻味后再去公园闲逛相当惬意。

鹰潭曾经人来人往,虽多为过客,但是四面八方带来的风物留在了这里,在这样一座小城探索颇为有趣。有人来了一定先嗦一碗牛肉粉,而我则奔向了新晋“网红”牛骨粉。
我记得有一位江苏群友对我说,“答应我,去武汉了一定要帮我吃一碗牛骨粉”。而我这碗牛骨粉,吃到了鹰潭。

牛骨粉,牛骨跟米粉分开盛之。牛骨在红汤里看上去就很辣,实际上也很辣,啃完骨头后舌头已不属于自己。
江西也是嗦粉大省,米粉贯穿于江西人的日常,研制不同的浇头则是厨师绞尽脑汁要做的事情。但无论什么浇头,单单这粉就已经滋味十足了。
老板还会主动给加入了咸菜,但这咸菜本身就很辛辣,朋友本想吃一碗不辣的粉,老板还是“贴心”加了一勺咸菜,说不加不好吃,也就这一勺咸菜把朋友辣得鼻头冒汗。

这是一家名为“壹号粉店”的老店,开在一个上坡的地方,斜对面80米有另一家“一号粉店”,我分不清哪家是“从小吃到大的正主”了,也有食客说两家都非以前老店,但至少上坡这家我觉得味道还是在线了。第二天又去嗦了一碗肥肠粉,和牛骨粉一样酣畅淋漓。

鲜一点的有排骨海带粉,但是一定要记住,如果怕辣的话,叫老板不要加咸菜进去。你问我为什么知道?沉默声震耳欲聋。

鹰潭的粉店水平普遍很高,不用特别做攻略盲选也能吃到不错的滋味。

脆肠粉在别的地方少见,这一带好像把猪卵巢称为脆肠。
牛肉拌粉,则红辣辣的,好在我是湖南人,保持着食辣的战斗力,一点也不怂。牛肉的弹牙和米粉的爽辣,让人欢喜。

鹰潭博物馆的民俗展厅也有美食的一页,天师板栗烧鸡、上清豆腐、芦溪活鱼、荷叶包肉这些名菜我没机会找地方去吃。都说到一个地方要吃到最传统的美食得“吃席”,这点终究要看是否有缘吧。


鹰潭其他特色菜,我则有缘食之,比如豆瓣鱼、小炒鸡、干蒸鸡。这些看似普通的菜,实则在每个地方做的风味都不同,而正是这种当地风味的家常菜,才构建出人间烟火气。
五湖路的“雨西菜馆”,我中午要去的时候快打烊了,还好打了电话,加了老板娘微信,发来菜单,我点了两个菜就奔了过去。

豆瓣鱼听菜名有点像四川菜,但是确实是江西做法。
鱼过油炸后再用豆瓣、辣椒、大蒜烧制,夹开鱼身,金黄的鱼皮下面是白嫩的鱼肉,看上去特别新鲜。调味香辣,鱼肉的鲜甜蘸上汤汁简直味道绝妙,那一层焦脆的鱼皮也是相当让人回味的。

小炒鸡更让我欢喜,鸡肉切得很小块,让每一颗鸡肉都很入味,有些带着软骨的肉块才是珍品,嘎嘣一声,米饭也随之多扒拉几口。
配菜青辣椒有些微辣,但是口感很清脆,微微入味好吃得很,鹰潭人日常维生素来源可能是青辣椒。

“阿然餐馆”也是一家开了有些年头的老店,据说他们家的干蒸鸡很有特色。
干蒸鸡需要些时间,现蒸的鸡等了一会端来的时候看上去平平无奇,鸡肉浸在一层油里,看上去有点腻,但是夹上一块放入嘴中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干蒸的技法应该没有放额外的油,鸡油都被蒸在了碗里,所以看上去油实际上不腻。肉很紧实,滋味上并没有加花里胡哨的调味,只有鸡味和盐味,以及大蒜、生姜的味道,这种原味百吃不腻。

鹰潭靠近浙江不知道是否受那边的影响,凉拌熟牛肉的辣中加了些糖,虽然菜量大,但是辣和甜的组合我始终吃不惯。老板娘说本地是这样一种拌法,下次可以提示不用加糖。

“麻叶果”,是鹰潭一道特色小吃,有用艾叶做的也有用鼠曲草做的。有的地方叫清明果,如果用鼠曲草做的话,则叫水菊粿。

鹰潭有家专门卖水菊粿的店,路边也时不时有扁担挑着卖麻叶果的小贩经过。
有辣和不辣的口味,里面放些笋、白萝卜之类的馅料,粿皮吃起来有青草的芬芳,里面的馅料挺让人回味的。

江边街道的“谭记米糖”,有现做的米糖,也有米花。这种传统的小零食每次能找到总是一种惊喜。

这种米糖用麦芽糖制成,吃起来表皮柔柔,里面则有点脆,咬开后慢慢嚼又有点粘牙。
为什么要特意去吃鹰潭的糕点呢?因为鹰潭还有一个隐藏的称号:“糕点之乡”。
南京有个知名糕点品牌叫“泸溪河”,而泸溪河则在鹰潭的龙虎山中,据说创始人也是江西鹰潭人。

昔日的交通重镇鹰潭,南来北往的列车现在四通八达,已经没有齐聚在此了。但是鹰潭有个创新的“滴滴公交”还挺有意思的,鹰潭是国内首批试点地。

它就是大型的“滴滴拼车”,你在网上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,就会有公交车接单来兜你。如果半路上有人顺路,路线也会实时调整,重新规划。

我就是靠着它从高铁站来,也从高铁站去的。
举报
